寧夏跨入百萬噸造紙大省(區)行列
2008-03-12 09:05 來源:消費日報 責編:蔡依玲
改革開放以來,寧夏造紙行業不斷加大整合力度,使一批重點造紙企業得到穩步發展,1990-2007年,平均每年遞增13.2%%,遠高于全國同期水平。近年來,造紙業總產量一直雄居西北五省區之首,已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輕工業的支柱產業。2007年,全區造紙生產能力達到110萬噸,總產值、銷售收入均超過20個億,跨入我國百萬噸造紙大省(區)行列。
寧夏造紙工業在長期保持較快發展的過程中,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:一是寧夏引黃灌溉區盛產小麥,為造紙工業提供豐富的麥草原料;二是黃河保證造紙工業的大量用水;三是有煤炭、電力優勢;四是當地有充足的造紙用化工原料,且價格較低。寧夏生產的印刷用紙、生活用紙和包裝用紙板三大系列紙產品暢銷區內外。企業堅持不懈地進行技術改造,美利紙業2003年三期技改工程全部完成,新增2臺2640長網高速現代化造紙機,企業年生產能力達到25萬噸,居西北首位,當年生產紙和紙板18.55萬噸,占全區的49.55%%。
2007年,自治區政府發布實施《寧夏造紙工業戰略發展規劃》,批準執行《關于加快造紙工業結構調整,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實施意見》,對不能采取堿回收裝置解決廢水污染治理的制漿生產線,堅決關閉。經過一年努力,“關小扶大”取得明顯成效。全區合計淘汰關閉55家造紙生產線(企業),同時對13家企業提出限期整改要求。“關小扶大”使行業結構明顯改善,產業集中度大大提高,為優勢企業騰出了資源與發展空間。目前,全區規模以上造紙企業平均產能已由淘汰關閉前的2.68萬噸提高到15.6萬噸,每年可節煤3萬噸,減少COD排放量超過1.6萬噸。
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,本地麥草資源已難于滿足需要。為了加快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,實現“以草為主”向“以木為主”轉變,經過努力,一期50萬畝速生造紙林原料基地已蜿蜒于騰格里沙漠邊緣,碧綠的林帶、金黃的大漠交相輝映。到2010年,寧夏造紙原料林基地將擴大到100萬畝,2015年擴大到150萬畝,實現“以木為主”的制漿造紙目標。
寧夏造紙工業正在加速生產規模大型化、產品結構高檔化、技術裝備現代化、生產過程潔凈化的進程,實現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,成為有實力和有影響力的西部紙業龍頭,形成核心優勢產品,成為文化用紙和生活用紙的全國性制造基地之一。
- 關于我們|聯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